9月23日下午,北京一零一中大型原创校园舞台剧《初见纳兰》上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所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方铭琳、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出版局局长张凡、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专委会委员申蔷等相关部门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活动,观看演出。舞台剧讲述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一生的经历,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师生们参与剧本原创、独立排练与演出。此为“双减政策”发布后,学校落实政策精神、积极拓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相关实践。
“双减”提供多元发展空间,实现个性、均衡发展
“双减”政策开始后,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与常态课教学质量;减少考试、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加强作业管理,重视作业设计研究等措施推进政策的实施。“减负”给学校开展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拓展了空间。《初见纳兰》的舞台剧就是双榆树校区在“双减”政策之后开展的创新之举。学校结合本校区独特的校园文化,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舞台剧负责人朱向近老师说,“我们采用舞台剧的方式,是希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地了解。这样跨学科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初二学生高知鱼同学认为这个学期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放学后,晚上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不仅能写作业、复习、预习,还能参加排练。“
践行“在地化教育”理念,传承“纳兰文化”
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地处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故居桑榆墅旧地,提倡“在地化教育”理念,善于利用学校、学生所处环境推进真实的学习。
学校多年来持续推广以纳兰诗词为载体的“兰文化”,每年开展“纳兰诗会”活动。老师们创新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结合纳兰能文能武的人物特点,通过诗词将一个个纳兰故事桥段串联在一起,将学校开展的舞龙舞狮、中国鼓、武术等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进来。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让学生在提高艺术品味的同时,获得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家社校”联动育人,搭建成长共同体平台
“《初见纳兰》是一部校园原创舞台剧,要实现从原创剧本到搬上舞台,如果没有外界专家们的帮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朱向近老师说。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寻求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教师、家长和多方社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实现了“家社校”联动育人。在各方合力之下,团队完成了剧本创作,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排练演出时亦获得了专业的舞美、表演指导。
“双减”政策进一步激发校园活力,为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政策所倡导的提质减量、减负增效,也为学校的教育创新带来新动力,让校园焕发青春活力。《初见纳兰》舞台剧正是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在“双减”政策与学校“生态·智慧”的理念下,不断追求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