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校内新闻
【101SYS课程教学】双减课堂重实效 调研引领促成长——海淀区教研员进校听课
2021年10月19日 刘云鹤、邹海涛
10月14日,海淀区初中各学科教研员在田圆主任和赵岩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开展以“双减工作落实专项调研——课堂教学质量及作业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重在关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后作业对教学目标的体现、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设计、作业讲评等。老师们精心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活动,布置分层作业,并在课后与备课组、教研员深入交流。
语文组
刘禾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从学生的预习作业问题出发,以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为阶梯,在比较中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品味语言,领悟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完整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陶彦睿老师带着同学们梳理了《敬业与乐业》的论证思路。课上师生以文章的中心论点为核心,教师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梳理文章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议论文的严密逻辑,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赵二超老师讲解新闻消息,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采用对话式策略,引导学生获得新闻知识,明确消息标题和导语的特点,学以致用,以学校特色活动为素材,任务驱动,学会提炼新闻消息的标题和导语。
许维老师主讲的《“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获得了教研员赵岩老师和学科德育洪老师的一致认可。课程针对吕伟夺魁的事件选取消息和特写进行对比,在分析两者的异同后对特写的多种表现手法和观点加以分析,最后进行当堂仿写。赵老师认为老师给写作提供了足够的支架,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课堂生成及时。“老师像智慧妈妈一样带领学生在学习。”洪老师从德育方面肯定了这节课的德育效果。
王天希老师执教的《散步》一课运用学生绘制的图片激发兴趣,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以读带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体悟作者情感。运用给课文配插图的新颖形式对本文主旨进行总结,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输出的能力,勾连中考题型。整节课寓教于乐,形式新颖。
杨光霞老师执教第二单元文言文《咏雪》。疏通文意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互助共济;文本理解部分,采用课本剧,学生热情洋溢,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表情,竭力表现,深入文本。整堂课张弛有度,欢乐有序,学生受益满满,深表喜爱。
数学组
吴波老师的《切线长定理》引导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几何问题,渗透了几何的学科观点。引导学生体会切线长定理是在圆的背景下的线段相等和角相等,体会弦圆共轴,理解切线长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表现。分层作业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开放性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内驱力,培养创新意识。
华静老师《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这节课,是在双减背景下,给传统课题赋予了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既落实了基本功,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数学的思想方法,又开拓了思维。开篇的问题解决促使学生从图形和代数知识两方面考虑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在探究二中,以一个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逐渐打开思维,并在互相的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升华。最后学生们还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解答。
张慧老师以开放性实践作业为抓手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在双减背景下,精心设计开放性实践作业“拼图游戏”,既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又更好的服务了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作业和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课堂上同学们大胆展示了作业成果,并在探讨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进行了探究,进而解决了问题。之后同学们在开放性问题探究二的引导下能活学活用,互相讨论,开阔了思维,最终能自己编题,同学们一起探讨解答,乐在其中。
李大伟老师从过一点作圆的切线入手,引出本节课的所学《切线长定理》。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切线长定理图形,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入剖析,教学环节节奏紧凑流畅,逻辑性强。结合一个问题不断深入,难度逐渐递进,引导学生探索,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本节课既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或深化设计的作业,既引导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又对所学进行了拓展。整节课内容饱满、板书工整,逻辑严谨。
郑文捷老师的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本节课同类项概念。先从“数”到“式”,理解化简多项式的方法是有理数的运算律“分配律”,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再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提炼为数的运算,体现了从 “式”到“数”,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李光春老师的课题是《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不仅将本课题放在《整式的加减》这个单元下,更放在了“数与式的运算“这个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之中,跨越七、八年级两个学段,虽然研究对象、运算种类不同,但是由简到繁、化繁为简的研究顺序不变,探究运算法则、运算结果的一般方法不变。基于此提出一系列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比如最简单的问题2+3=5,我们都知道结果,但是为什么2+3=5呢?从含有相同基本单位的角度,当基本单位从1到a,到a²、a²b…,自然生成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课后海淀区教研员黄延林老师评价这是一节非常有数学味道的课。合并同类项这节课他听各个学校的老师们讲过很多次,大都上成了不断变式演算、实际操作型的课,而本节课站位于高观点、高角度的一般方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价值是非常宝贵的,远大于是否多算了几道题,甚至于不留作业也关系不大了。并给李老师提出任务,完成本节课的完整实录和设计思路的录制,分享给全区的老师。同时还表扬了初一5班学生全情投入、积极思考的的学习状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黄老师拍了就近一个同学的笔记,以为这是一个好学生,转一小圈,发现各个同学的笔记都很有章法,拍下若干,建议举办一个课堂笔记的的展览,为咱们的学生点赞!
英语组
朱洁老师准备的是一堂以改变为主题的阅读课。朱洁老师通过两张学生照片导入本堂课学习的主题,引发学生讨论,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与本堂课衔接。通过学习文章主人公的经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学会在人生不同阶段面对改变时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教研员孙铁玲老师评价朱老师的课程设计结构层次分明,环节清晰,通过不同形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胡老师积极评价了在“双减”背景下朱老师的作业设计,并在今后以主题意义线索建构为依据设计课程方面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初三英语组张丽姝老师带来的是一节主题为如何应对改变的阅读展示课。本课题与朱洁老师的阅读课属同课异构。张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与脉络,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达成学生阅读后口语输出的精准教学目标。教研员孙铁玲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老师的课,用心准备,教案和学案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资料把控到位。
吴红枚老师与崔越棋老师分别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了阅读课的教学。栗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上课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的做法,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的层级变化,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单元教学作业设计,体现了分层、互动和选择性原则,也针对课堂语言知识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如何将主题意义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郑晓彤和唐德军老师围绕失物招领启事分别作了一节听说阅读和读后写作的课程。教研员陶老师表扬了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彩的课堂呈现,唐德军老师的课程真实、生动,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郑晓彤老师非常有亲和力,课堂互动积极,学生参与度高。陶老师评价了在“双减”背景下两位老师的作业设计,点评作业充分体现了选择性、互动性和针对性。陶老师还在设计课程优化方面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理化生组
侯相卿老师讲授了《用比例法求解密度的等量问题》,区教研员李俊鹏和同组史津宇老师听了课。李俊鹏老师点评这节课从密度基本计算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对密度的等量问题的不同方法的解答,学生对密度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切实体验到了密度应用的科学性和密度知识的适用性。黑板解答问题并及时反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效,更加规范,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史津宇老师的探究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是一堂实用、有效的物理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线索清晰,使学生在感性认识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层层推进,引出理性需求速度的概念、公式、计算。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突出了速度概念的构建过程。整堂课的亮点在于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非常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充分发挥了实验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把生活中与速度有关的信息整合后,以课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课堂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突显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有效的完成了速度的计算这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梁云香老师提供了一节严谨生动的实验探究课。教师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设计实验。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操作、合作学习、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并指导学生积极关注超导知识和中国超导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梁婷老师用“改造手电筒”引入,与学生一起展示、讨论如何可持续调节手电筒亮度,激起学生思维和创造的火花。在学生观察变阻器结构,探究其使用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体验和交流中学会变阻器的使用。
刘洋老师研讨课的题目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单元从微观角度学习化学式》。基于学生现有的微观认识能力,整合教材三四单元的知识内容,尝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刘老师这节课注重培养学生五大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采用师生,生生高度互动交流的方式,设疑—讨论分析—结论—再质疑的学科思维培养路径,实现学生学习发展性获得的目的。
柳颖老师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质进行引入,将学生带入到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世界。通过学生对于阅读资料的辨析和推理,构建元素概念,形成化学学科视角下的元素观和微粒观。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探索,提升了学习效率。
张文娇老师研究课《鸟》,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到生理功能,完整全面的剖析了鸟类对于空中飞行的适应的特征,以大量事实引入,到适应空中飞行的观点的形成,推理生物适应环境的关系。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学生资源,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
张坤老师的实验课《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从观察和比较植物细胞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并尝试动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材料,建立细胞结构等生物学重要概念。在教学组织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进行归纳,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重难点突破效果显著。
朱华丽老师的授课语言简炼有亲和力,课堂知识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问题引导恰如其分,善于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节奏张弛有度,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对标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有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史地政组
张小灵老师的研究课《日本明治维新》以大久保利通的一生来讲明治维新,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明治维新的采取的措施进行分类,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教研员的认可。
袁晶老师的《美国内战》力争让学生在看、听、读等多种综合活动中来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评价历史。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法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时候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多观察多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研员赵老师点评整节课有效的完成了教学内容,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落实了三个一,并且肯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历史组田莉老师的课题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生课前查阅孙中山事迹,初步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课上通过史料研读及问题思考,在历史大背景下考察孙中山的早年革命活动,借助时间轴进一步梳理并概况,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地位。教研员杨红丽老师和师训部李老师充分肯定了此课的教学设计,活动有层次,学案与讲课完美配合,把中考能力指向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王宏志老师的课以“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课题,以“看各国形势之变”“探商鞅变法之路和“探都江堰之伟力”贯穿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他们通过讲述战国有趣的历史故事感受到历史人物在战争中的谋略与智慧,通过认真阅读有关史料熟知商鞅变法的措施,通过讨论改革的成败认识到当今改革的挫折与挑战。课后,教研员对此课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指导,“无论是单元总体的把握还是课堂内在的逻辑和方法,我都收获良多。”
周磊老师的《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师生互动良好,同时教研员也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例如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巧妙设计学生作业,如何在课堂中更凸显教学目标等,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受益匪浅。
何欣老师用“搜礼大行动,寻礼大动作,行礼大比拼”三个环节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以礼待人》这节课。同学们在搜礼大行动中寻找到“有礼”和“无礼”的行为从而归纳出礼的含义和特点;在外出旅行感受和国家领导人形象中寻找到以礼待人的原因,在古代礼节和现代礼节的对比中切实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学生们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活跃生动,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在具体学习了鼓掌、传递名片、握手等礼仪后深切地感受到“礼仪无小事,践行在细节”。
张瑞老师的《参与民主生活》这节课在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学生参与、追问等方面充满教学亮点。同时,教研员侯老师也从教学计划和环节预设等方面给出了独到的建议,从双减的背景出发,对未来初三教学中的知识落实、分层作业和中考等方面也做了具体指导。
倪丽超老师的课程《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从黄河的前世今生导入,新颖别致,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涵盖大量地理知识点。教学环节以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治黄河为主线,强化学生学习河流的能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突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保护母亲河行动培养人地协调发展意识。
王芳老师的《长江的开发和治理》以学生认知为出发点,从学生角度生成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串联整节课的线索;问题链的台阶搭设符合学生认知,难度逐步增加;在教学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提问、引导。
综合组
心理斯上雯老师给初一3班同学们带来了《我的宝藏》一课,斯老师先由有趣的视频引入自我认识的主题,然后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24项性格优势,随后通过有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探索了自身有哪些性格优势,丰富了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活动中发现之前自己未觉察到的新优势时的惊讶与喜悦。
朱向近老师的公开课《牧歌》以蒙古族音乐为主题,作品体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音乐韵味和蒙古族音乐文化。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作品情感以及蒙古族音乐的韵味,体验、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在学习中感受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这节课的灵魂就是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长调在草原上的魅力。
信息技术宋强平老师的课以 “2022冬奥”为项目研究主题,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关注冬奥会,创设真实情景。本课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融为一体,学生在充分了解平面设计内容后,利用思维导图展现作品构思,绘制草图,规划设计作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学会灵活使用平面设计软件中的各种工具,以及软件各种融合的技巧。
美术王心心老师的《源于自然的美丽纹样》一课,从中华民族传统纹样出发,分析纹样的基本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征,了解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连续纹样的艺术美感,体会连续纹样的设计意义,学以致用,从中获得乐趣。
美术郭崇老师的欣赏课《中轴线之“中”》以北京中轴线建筑体现的中和、中正为主题,以时间为轴,将西周、西汉、明清等时期的青铜器、瓦当、建筑等连缀成线,带领学生追溯“中”之本源,以史为证,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思维活跃,积极讨论,较圆满地完成了“中”的发现之旅。
音乐刘梓涵老师的瑶族舞曲课以创设情境、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让学生聆听、感受、演唱、创编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亲身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在完整欣赏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书法安艳红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与认真临写的能力,如“斜钩”“卧钩”的正确写法。在书写的过程中分析了每一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笔画都要有轻重变化。用书法名家勤奋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大家争先上黑板进行示范书写并共同点评,在比较中学得更快更好。最后课堂展示了优秀作品,同学们掌握得到位,并且学会了这两个笔画在字中的正确搭配。
体育组
王建锋老师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一发生原因,对于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王教师准备充分,讲解细致且重点突出,内容能与平时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专注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课堂效果良好,教师在今后需再加强板书设计和体育视频运用。
本次教研员下校调研听课、指导教学活动,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既促进“双减”政策的严格落实,也为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引领了正确方向,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为促进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