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新闻
  1. 当前位置
  2. 校内新闻

聆听季节变幻 体味气候神奇 感受生命质地 传承文化基因——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二)

2023年04月25日   学校课程教学中心


06
历史学科

初二历史在学习完了改革开放的内容后,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袁晶老师在初二3班上了一节活动课。课前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衣食住行几个组,并布置任务让大家去实地调查采访,并搜集相关资料,探究改革开放给人们衣食住行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每个学生根据所长参与到了课堂中,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锻炼和培养。学生从访谈这种口述史方法中体验了学习历史的另一面,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历史,达到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知识构建的课堂效果。通过查找相关材料,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也明白了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后参与听课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校长研修项目班的校长们和海淀区名师指导团历史学科专家张英老师对本次课做了精彩点评。老师们觉得这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是全方面的成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整节课重难点清楚,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篇章贯穿整节课,线索清楚思路清晰,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而且落实了核心素养,有育人导向,是一节很精彩的活动课。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张英老师也就本节课和老师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如某些地方可以进行深刻挖掘,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

图片


07
地理学科

初二地理王芳老师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是一节整合课,教师将二十四节气和中国农业知识整合,设计两个探究活动:一是小组合作,探究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梳理不同节气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对应的农事活动,完成二十四节气时间轴;二是以冬小麦为例,对比中国不同区域播种和收获时间的差异,明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师巧妙设疑、及时点拨,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落实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李立华老师点评: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整合课程的思路明确,从学生熟悉的新闻事件入手,应时应景,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教学主线清晰,从不同节气、不同纬度两大时空要素开始,到气温和降水变化,最后落脚点到农业生产,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合作有序,积极参与,汇报展示生动有趣,学会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总结提升环节很好,引导学生说出影响农业的因素,渗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图片


图片



初一地理欧阳一一老师的课是《24节气与阳历、阴历和农历》,以问题“24节气属于阳历、阴历还是农历”引入,学生用PPT展示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与冬至和夏至这两个节气的相关地理知识,并进一步介绍这两个节气的历史和习俗。教师通过复习24节气歌,以及播放央视新闻关于春分节气的报道,让学生了解古人如何确定24节气,明确了24节气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关系,回答了导入环节的问题。然后介绍了24节气与农历的关系,并重点讲解了闰月的设置方法,由于今年刚好赶上闰二月,所以让学生观察日历,加深对于农历的理解。同时对比了伊斯兰历这种纯阴历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24节气与农历都是我们古人的伟大发明与智慧结晶。最后让学生预测2024年春节的日期,学以致用,并进一步理解不同历法之中蕴含的知识。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李立华老师点评:教师以温故知新来引入课题,让学生参与到用知识、学知识的过程中,课前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更便于新知识的获得。利用视频突破难点,如24节气古人如何确定的→影子的长度→春分为例→生活实例。教师的知识储备较丰富,课上能生动讲述。



08
道德与法治学科

青年教师周磊老师和孙敬漪老师分别在初一5班、3班上了一节《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的公开课,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冯翠霞老师及一零一双榆树校区姚欣波校长、李爱民主任及道法组各位同仁一同参加了听课、评课。课程内容围绕“体味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两目知识展开,周磊老师通过一个个与学生生活相贴合的案例把学生带入到真实情境中,营造了一堂亲切、和谐、轻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孙敬漪老师以“中国式浪漫为主线”通过案例与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两位老师的课程最终都采用清明节缅怀革命先辈的视频收尾,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升华到国家与社会层面。让学生学会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提高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学会传递美好的生命正能量,落实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图片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冯翠霞老师评价:两位老师精心备课,有效组织课堂,整个课堂学生们都精神饱满,秩序井然,都能浸入到课堂中,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在肯定了两位老师各种教学亮点的同时也为课程提出了中肯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适当的留白,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想象和升华情感。各位参与评课的教师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了评课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图片


图片


09
生物学科
  朱华丽老师的初一生物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一节新授课,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探究尿的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另外根据血浆、肾小囊液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法的学习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再结合动画课件来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同时了解人体内其他废物排泄的途径。

图片


图片

 海淀区教研员李丽娟老师评价:教学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教师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思路来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讨论、探究,课堂氛围融洽,课程资源选择恰当,注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的落实,设计观察真实动物肾脏,通过图片、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及推理能力。通过论证式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的高阶思维发展,形成基于证据,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很好的落实了本章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学中还注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观念的落实,注重与健康生活联系。课堂还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分析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总结梳理时间。


图片



 张文娇的初二生物课《生物与环境——英国大蓝蝶的涅槃重生》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基于复习课和新授课的不同特点,以“英国大蓝蝶的涅槃重生”的真实情景为主线,将生物与环境复习内容进行整合,素材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情景下,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根据资料,设计层层递进式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方法,对以大蓝蝶所处的生态系统这一具体情景事务进行表征。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也不唯一,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系统的认知。

图片


图片


 海淀区教研员李丽娟老师评价张文娇老师的这节复习课素材新颖,有趣有深度,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学生能够根据资料,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推理、建模等高阶思维。教师对课标、教材有深入理解、研究,问题设计围绕教学重难点,落实大概念,体现了复习课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更好地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


10
体育学科

初二体育王建锋老师给初二3、4班男生上了一节室内课,原计划为篮球胸前平传课,由于天气原因临时改为室内课,进行2024年新体育中考政策解读。王老师准备充分,结合2024年新体育中考政策的视频,详细讲解了各项体育中考项目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学生们认真听讲,并且积极提问,王老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解读。

图片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张兵老师认为,王老师教态端正,语气语言顺畅,能够根据教材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充分地补充,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了一定的管理水平和经验,并对王建锋老师的进步提出表扬。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给予建议。

图片



11

艺术学科

音乐刘梓涵老师以《摇篮曲》为主题,在游戏活动中聆听具有不同音乐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思考并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并通过教师范唱摇篮曲、学生聆听摇篮曲,讲述摇篮曲,演唱摇篮曲,聆听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摇篮曲,学生展示等活动来深度学习、感受、探究摇篮曲这一世界性的音乐体裁。同时学唱歌曲,表现音乐,理解歌曲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摇篮曲歌曲风格和韵味,了解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及音乐特征,进一步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学生用不同方式展示,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引发深思与感动,升华情感,达到音乐课教育意义最大化。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李金祥老师指出:通过理解摇篮曲风格特点,在轻松的游戏环节中,稳固并提炼出不同风格的乐曲特点。同时演唱活动及让学生通过诗歌朗诵的展示活动,让大家从侧面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本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并得到升华。但也需把握主题,演唱环节加强音乐情感的表现。

图片



美术郭崇老师在初二1班上了一节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公开课《请柬设计》。同学们通过举例和对比,分析了请柬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并在郭老师的示范下了解请柬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活动的主题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时间点进行故宫赏花请柬的设计,在其后的活动实践中,同学们在纸上勾勒各具特色的构图和创意,表达了对小伙伴真挚的诚意。

图片


图片



美术老师王心心、书法老师安艳红、劳动技术老师高宏毅、音乐老师朱向近带领初一1班、5班的学生们在诗词歌赋、民俗故事、书法国画中一起感受别样的《诗意清明》。鉴赏《国画中的清明》,品味书法中的清明,体验风筝工艺中的清明,颂唱民族五声调式的《清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画中有风筝,诗中有寒食,书画同源。感受丰富多彩的清明文化的同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体验和感悟传统文化的特色与意义。艺术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通过学生的赏析、感悟、体验、创造和展示,弘扬与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也是我们教育的责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专家音乐特级教师鞠红老师、美术高级教师相泽民老师都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这节课体现了学科融合,强调艺术实践在课程中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给予了充分的展示平台。通过传统节气主题,增强民族情感,弘扬民族文化。

图片


12

初二年级语数英融合课

万物生,春意浓,初二年级数学组郑文捷、英语组郑晓彤、语文组王天希三位老师巧妙地把清明节气融入到自己的学科里,奉献了一节《几度清明 几何生命》跨学科融合主题课程。郑文捷老师从数学的角度使学生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中的规律与问题,感悟节气划分中古人的时间观。郑晓彤老师带来了一节清明节话题相关的英语阅读课,用思维导图梳理清明节文本,用学生演讲,向外国友人介绍清明节的风俗活动。语文王天希老师利用诗文,带领学生概括归纳出清明节气多雨水、万物生长的自然特征,学生用朗诵、舞蹈、钢琴、书法多种表现形式展示诗词,让大家感受到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所寄托的人们对于逝去生命的深深缅怀。

图片


图片


海淀区名师指导团英语学科专家胡小力老师和一零一教育集团语文特级教师严寅贤副校长高度赞扬了这节课,主题式大课堂,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学生课前有学习思考,课上有交流分享。二十四节气中的数学,学生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英语阅读学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语文诗词鉴赏,学生的表演分享,使大家对诗歌有了更好的理解,升华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数学、语文、英语、地理、天文等知识的丰实,加大了备课的宽度和密度,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学校课程教学中心

审核:李爱民

编辑:刘娟


北京一零一中初中部(双榆树校区):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东里35号     联系电话:(010) 82115548、82481173    学校邮箱:shuangyuxq@beijing101.com

版权Copyright©2016 北京101中学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号:京ICP备05061944号

官方微信
101中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