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校内新闻
流光溢彩景泰蓝——记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非遗项目实践活动
2018年07月13日 王思琪 曾凤舞 刘华朔 许多
7月12日,学校组织初一年级全体师生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实践活动。来到北京珐琅厂,老师先是给我们讲解了门口的大景泰蓝的材质、工艺手法等,当时我内心十分惊讶,同时也十分好奇,这么大的景泰蓝是怎么做出来的?随后我们参观了制作车间,我看着制作者用镊子摆出超小的图案,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它摆上瓶子,全程我屏息观看,生怕打扰到他们。还有为那些图案配颜色的,更是需要谨慎,一个不小心就会让颜色溢出来,影响到美观。我看得目瞪口呆,服的不得了,对这种工艺制作,心生敬意。出了车间,我们还相继观看了许多关于景泰蓝的作品,也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它们的工艺与故事,真的是收获满满!参观之后,全体学生体验了景泰蓝制作过程之一的点蓝,看起来并不难,但实际操作起来十分不易,很容易就串了色,让人体验到制作者的辛苦。今天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天,让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更加了解,也对民族的传统技艺制作者更加心生敬意!
——初一4班 王思琪
今天,我们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生产保护示范基地。我不禁感叹它制作过程的困难还感受到了传统技艺制作魅力无限!我好奇的问老师为什么不用机器制造?原来,每个成品都蕴含着艺人的匠心,是独一无二的。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非常安静,艺人们大多戴着耳机,却不放音乐。从老师的介绍中,我知道景泰蓝需要平心静气,不能受外界干扰,所以艺人们戴耳机以减少噪音。景泰蓝也可以有渐变色,但是制作十分困难。随后我们参观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有仿清掐丝珐琅,以及艺人制作的精品珐琅,种样多的令人眼花缭乱。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珐琅的制作过程。珐琅,因元朝地域广大,在元代末年传人中国,而景泰蓝因其是铜胎掐丝珐琅,铜是货币且它技艺高超,成为皇家专用。为什么要叫景泰蓝呢?老师告诉我们,因为这种工艺发扬于明景泰镇,颜料多为蓝色,于是便有了这个称谓。参观之后我们体验了景泰蓝制作过程之一的点蓝,用滴管将珐琅彩均匀的涂抹在铜胎上。对于初学者的我们有些困难,虽然屏气凝神小心翼翼,但还是会一不小心将颜料涂到旁边,混色了。不过我们并不气馁,也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景泰蓝。
——初一6班 曾凤舞
因为景泰蓝材料昂贵,工艺精美等原因导致其一直为明清皇帝所用,当时一般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而如今却展示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研究和学习,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和日新月异的进步。从老师讲解中激动的话语,我可以感受到老师也在为我们强大富饶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光纸上谈兵,我们很难感受到我国“国粹”的魅力。因此,讲解完毕后,我们便去自己亲手体验制作的过程中的---“点蓝”。制作过程中,老师一直在我们周围,为我们讲解。制作需要我们投入百分之百的仔细,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毁掉自己的作品。所以大家都十分谨慎,每当有叹气声和失落声传入耳中,老师总是马上跑到同学身边给予其帮助,只见一幅幅“残兵败将”在老师的手下重焕光彩。我不由自主的为老师的娴熟赞叹。课程完毕后,我回味着今天的课程。景泰蓝身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一度失传,后多亏了我国开国英雄将其保护才幸免于难。而如今,看着这么多老师传承着我国的“国粹”,我心中汹涌澎湃。“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习大大演讲和教育我们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强起来了,才能保护自己的文化。由此我感觉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富饶。这节课教会了我要勇于面对困难,而不被困难打到。我相信我国在不久后的将来定会像景泰蓝一般大放光彩。
——初一3班 刘华朔
2018年7月12日,我们初中部全体初一同学来到北京珐琅厂体验景泰蓝工艺制作。这儿虽然偏僻,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两个班首先来到了制作室给景泰蓝上色。桌子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颜料和形态各异的底盘更使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听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底盘上色,再用棉花吸去多余的水。同学们做的很起劲儿,做得好的还得到了烧制的瓷器。然后我们来到大厅了解景泰蓝的发展历史,还观看了制作景泰蓝的纪录片。景泰蓝分为六道工序: 制胎、掐丝、点蓝、烧焊、磨光和镀金。最后我们又参观了工人们亲自制作景泰蓝。每一次精致的雕刻细致的打磨,都是为了追求心中那独一无二的美丽。雕琢,使生命更精彩、更绚丽、更璀璨。
——初一2班 许多